融易财经
adtop

咸宁职院:校企携手,共探“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新路径

时间:2025-04-30 17:17  来源:新华网  编辑:兰心雪   阅读量:6502   

财经人才如何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4月26日至27日,由全国业财税数智化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5全国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建设峰会”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

会议以“新专业引领变革,新财经赋能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40余所院校及行业龙头企业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财经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26日,“中德安普新质财经产业学院”揭牌仪式举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中德安普大数据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围绕“业务流、财务流、数据流、人才流”四流融合机制,共建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培养“懂数据、通业务、精财务、会管理”的企业基层管理人才。

同步启动的“新质财经实验班”以传统拜师仪式为特色,首批8名学生通过庄重的拜师环节,正式开启“订单班+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将在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双重指导下,以“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路径完成学业,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副会长谢志华教授在主题报告中犀利指出:“传统财会教育已滞后于数字化浪潮,未来人才需具备数据建模与商业决策的双重能力。”他强调,财经教育必须从静态知识传授转向动态能力培养,以“认知、挑战、创新”为核心,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课程体系。

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谭秋云强调以企业真实场景重构教学逻辑: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需聚焦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分析驱动决策支持,实现企业运营与财务管理的系统性革新。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何万能教授则分享了“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案例,将企业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与职业证书相结合,为院校提供可复用的改革方案。

跨界培育数字工匠

如何让课堂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方旭教授深度解读了教育部新专业标准的逻辑演变,指出“课程重构必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并对全国业财税数智化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导研制的《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标准成果进行了分享。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发布的“新质财经系列教材”首次以制造业全业务流程为主线,将生产排产、需求预测、分配战略等真实场景转化为教学模块,推动教材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

在教学示范环节,杨萍教授以《业财融合生产管理》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将企业生产流程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王艳、徐东东教师则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模拟企业数据决策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数据驱动决策”的核心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更为企业输送了‘即插即用’的人才。”泰格纸业负责人说。

在圆桌论坛环节,泰格纸业、中德安普等企业代表与院校教师围绕“业财数据人才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展开热议。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倒逼财经人才从“单一技能”向“一人多岗”转型。新专业打破管理学、会计学与数字技术的学科壁垒,通过课程重构与校企协同,培养懂业务、懂财务、懂管理的“数字工匠”,满足企业对价值创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构建产教新型生态

本次峰会形成三大核心成果:发布《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共建倡议书》、筹划成立“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共建联盟”、推出“新质财经系列教材”。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红卫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依托产业学院与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财经职教改革的“咸宁模式”,为区域经济升级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据介绍,教育部2024年新增《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的政策文件为本次峰会提供了政策支撑。新专业将作为财经类教育迭代发展的理想路径,通过教材开发、教学改革与校企协同,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峰会虽已落幕,但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探索仍在深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新专业建设为支点,通过校企合作、课程重构、教材革新,为财经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创新样本。

正如陈红卫校长所言:“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质财经理念落地生根,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贡献职教力量。”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咸宁模式”或将成为全国财经职教改革的标杆,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升级书写新篇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文

 TUWEN